欢迎来到低碳城,今天是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让低碳离你更近
低碳科技园 > 碳博会 > 新闻大会

锂电池安全问题再冲“热搜”

 2021-12-09 浏览:33472人
分享至:

1.jpg

11月28日下午,北京西城区太平街某写字楼内,安徽瓯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瓯鹏动力”)召开了一场名为“吹哨电池安全”的媒体说明会,将我国锂电龙头企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国轩高科”)卷入风波之中。瓯鹏动力原总经理林峰表示,因采购的国轩高科电芯存在质量缺陷,致使电池燃烧爆炸,公司在合肥市包河区天津路的工厂被大火烧毁,员工大量遣散,企业濒临破产。

而国轩高科方面否认事故是电芯质量所致。双方你来我往,数次发声,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这场纠纷的背后,也暴露出我国锂电池行业潜藏的安全隐患。

双方各执一词

公开资料显示,瓯鹏动力成立于2015年8月,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电池检测检验设备的研发生产等。2019年10月22日,瓯鹏动力、国轩高科与某知名单车公司三方签署了采购协议,国轩高科负责供应电芯,瓯鹏动力负责PACK研发、生产和成品交付及售后服务,向第三方公司供应共享单车锂电池包。

林峰介绍,瓯鹏动力共向国轩高科采购超100万颗型号为15Ah的电芯产品,并于2020年4月开始批量供货。此后数月中,接连发生多起电池包自燃和爆炸事故,基于安全考虑,公司召回了多批疑似有安全隐患的电池包,进行问题排查。“11月2日,在国轩高科技术及市场人员见证下,双方对出现问题的电池包进行技术分析,确认了电芯存在漏液、腐蚀和防爆阀失效等多项质量问题,双方共同在会议纪要上签字确认,国轩方面承诺尽快予以解决。”

1.jpg

▲会议纪要显示国轩高科电芯存在漏液、防爆阀未开启等问题 图源:瓯鹏动力

但尚未等到事情善后,11月11日凌晨,电池包堆货区发生自燃。“火势难以控制,多辆消防车出动,直到天亮才扑灭。事发后,国轩高科却推卸责任,非常冷漠。”林峰表示,此次大火导致瓯鹏动力近2万平方米的厂房严重损坏,内部价值数千万元的生产实验设备、电子产品及库存原料严重受损,公司至今无法恢复生产。

对于瓯鹏动力的控诉,国轩高科随即回应称,事故原因是电池包保护板所致,而保护板由瓯鹏动力向市场自行采购,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及安全视为生命线,出厂产品均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安全标准。

1.jpg

▲国轩高科回应与欧鹏动力纠纷的说明

国轩高科还指出:瓯鹏动力累计拖欠其货款2000余万元,针对拖欠货款及恶意诋毁公司产品的行为,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进展将适时向公众披露。

锂电池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锂电行业快速发展,其伴生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据统计,今年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超过1万起,并出现人员伤亡。

林峰还向记者表示,国轩高科15Ah的电芯产品不仅应用在单车上,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项目上也有广泛使用。“也是在北京丰台区‘4·16’较大火灾事故发生后,我们注意到该储能电站与公司采购的产品为同一公司的圆柱型磷酸铁锂电芯,起火爆炸特征也高度雷同。猜想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基于上述判断,今年5月,欧鹏动力委托浙江长兴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到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记者收到的一份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中心6月29日出具的试验报告显示,国轩高科生产的14颗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经过挤压、短路、跌落等8项测试项目,其中有1颗出现起火、2颗起火且爆炸。

1.jpg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出具的试验报告 图源:瓯鹏动力

1.jpg

▲14个国轩高科电芯样品中有3个在试验时出现起火、爆燃 图源:瓯鹏动力

“不合格率非常高,何况是从1万多颗电芯中随机抽取了50颗,检测机构再从中选择14组做的试验。”林峰表示,这足以说明国轩高科电芯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据悉,4月16日,北京丰台区的北京福威斯油气技术有限公司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发生火灾爆炸,造成1人遇难、2 名消防员牺牲,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660.81万元。事故直接原因为电池间的磷酸铁锂电池发生内短路故障,而这些电池正是由国轩高科生产。

瓯鹏动力代理律师王令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瓯鹏动力没有收到相关的法院应诉通知,而国轩高科提及的“2000余万元货款”即为瓯鹏动力工厂火灾中问题电芯的尾款。“这就好比是家里买的电冰箱出了问题,把房子烧了,你还问我要冰箱的钱。锂电池事关人身和财产安全,我们举报的初衷,是呼吁社会关注电池安全问题。至于双方的经济纠纷不值一提,我方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利益获取上。”他进一步表示,希望国轩高科正视产品质量问题,对同批次电芯的流向、用途予以交代,主动召回隐患产品。

加强全链条安全

事实上,上述纠纷并非个案。锂电池安全涉及上游原材料、电芯生产、模组设计、BMS系统、车企安装合规等方方面面,链条较长、关系复杂。若产品存在缺陷,如何清晰地界定相关方的责任、明确损失承担主体仍是行业一大难点。

锂电池安全权责争议在电池厂商与车企之间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去年6月,蔚来汽车因电池包模组问题召回了4803辆ES8车型。随后,其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发布声明称,召回原因是由于蔚来生产的电池包箱体和其模组结构产生干涉,而这两者又属于不同的生产方。最终也未就缺陷责任主体给出明确信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布的召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召回新能源缺陷车辆128.38万辆,约占总召回缺陷车辆的33%。1-7月因动力电池缺陷而召回的车企就有7家,共计召回56399辆问题汽车。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安全仍是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业内人士指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责任的相关方,任何环节的微小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拖累整个行业发展进程。要想提高锂电池安全水平,就不能忽视全链条的安全,企业理应共同努力,在材料把控、电池制造、检测管控等方面下足功夫,严把质量关,持续优化安全性能。

要闻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个人账号 单位账号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使用协议》/《免责声明》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