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低碳城,今天是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让低碳离你更近
低碳科技园 > 碳博会 > 新闻大会

智慧碳论—城市碳中和专家深层分享会-第四届中国低碳之路高峰论坛暨2021邹平碳中和论坛

 2021-07-30 浏览:8851人
分享至:

在第四届中国低碳之路高峰论坛暨2021邹平碳中和论坛主论坛接近尾声之际,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为促进专家间关于实现城市碳中和观点的交流碰撞以及宏观、优秀案例的分享,以启发城市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能寻得一条更为顺利的路径,承办了“智慧碳论——城市碳中和专家深层分享会分论坛。本次论坛聚焦“智慧”这一关键词,深入探讨城市碳中和实现的可能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全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一级巡视员、全国法学会会员、公共经济研究会理事牛献忠,中国发展规划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丰,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克,青岛科技大学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碳市场能力建设青岛中心主任董雅红,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郝一涵,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仲军,山东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国际低碳学院校长赵忠秀,以及数位乡镇干部、低碳相关公司负责人参加论坛。论坛由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副院长王璟珉主持。

 

 

赵忠秀在论坛上致欢迎词。他表示低碳学院作为二级学术机构是具有全球视野与公益性的,学院多次举办过相应的论坛活动。而本次论坛八位专家将分别作主题演讲分享,分享结束后将进行碳论沙龙环节。他还对国际学院下一次的论坛进行了预告,并对前来参加论坛的人表示感谢。


 

庄贵阳在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城市的引领作用”的主题发言中将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解释为相对脱钩走向绝对脱钩的过程,并表示双碳目标是高质量高发展高要求。就路径与挑战,他讲解了2020年至2050年低碳转型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以及打造发展新范式任重道远、煤炭煤电转型关乎民生大局、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存储障碍待解、深度脱碳技术成本高尚不成熟四方面的挑战。他还介绍了城市低碳引领的典型经验,将不同类型城市碳排放达峰路径分为工业主导型、消费主导型、综合发展型、生态优先型四类,倡导区域协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并提出了碳中和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分别为颠覆性技术、社会性软技术变革。


 


随后,牛献忠发表了题为流动阳光·一个综合减碳方案报告”的主题发言。他通过视频与图片呈现了21世纪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中的水平变化与对比,并结合历史对其中的节点进行讲解,说明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性;又以此提出了以城市为主体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五大优势,强调只通过种植森林不是达到双碳目标的根本路径,从而引出了新能源的开发现状以及流动阳光的本质——“剩余”能的开发利用。他介绍了流动阳光的原理:水被特定设备电解产生的氢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常温下呈液态的甲醇,并对生产出的甲醇代替化石能源等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

 



王元丰在以AI技术怎样推动实现碳中和为题的主题发言中表示碳中和运动是第一次真正的环境运动,且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在他看来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故他选择了这一角度。接着他借Jeremy Rifkin关于工业革命的理论,表示能源革命加人工智能革命应称为第五次工业革命。第五次工业革命支撑人类实现碳中和,同时第五次工业革命也将是一次绿色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自我驱动,是智能化加零碳化。而碳中和与第五次工业革命耦合将从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机遇。


 

随后,何继江在以光伏让城市更美丽——欧洲光伏考察”为主题的演讲中介绍了欧洲国家在建筑、充电桩、光储等方面运用光伏发电的案例,以及能效减税政策工程等成功举措,以此提出通过光伏发电实现零排放建筑的目标。同时他引用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山东调研整县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的建议“宜建尽建光储一体,建议邹平市实现碳中和可从整县光伏,在2025年至2030年实现人均一千瓦,以及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带动BV、PV产业这两方面入手。


 

王克在以碳中和城市战略规划与路径”为主题的发言中表示,低碳城镇化有六大重点领域,分别是以人为本、治理、财政与经济、工业与服务、住房与基础设施、土地与空间。他表示中国的城市低碳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低碳试点城市的数量、覆盖范围、代表性、低碳探索的深入程度、政策措施的创新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同时,他通过低碳试点得出了关于低碳规划的定位、专业团队支持及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两方面的经验。而中国城市若想实现碳达峰,主要路径为增长方式、能源系统、消费模式、城市化模式的低碳转型。他强调应重视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碳锁定和搁浅资产。最后,他介绍了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过程中的技术路径与风险,建议城市及以下区域进行目标分解,并讲述了如何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联动分析。

  

 

随后,董雅在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为主题的演讲中,从表彰称号、植被覆盖、基础设施、岛内业态、现有交通、可持续能源资源等方面介绍了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项目背景。接着,她介绍了项目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灵山岛的碳排放进行核算,结合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编制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研究意义是期望方案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与生态保护作用;具体研究内容是采集数据、编制清单、开展核算工作、碳排放诊断分析、节能减排路径分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分析及达峰方案。最后她进行了简短的总结,表示城市碳中和应以点带面、以面带全逐步实现,且城市碳排放核算的精度、准确度等需要严格定义,并提出了如何在缺乏数据的情况合理估算这一仍待解决的问题。

 

 

郝一涵在以“零碳园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园区肩负了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职责,面向零碳发展是必然趋势。于是她对典型的几类园区:工业园区、港口物流园、科技创新园、产城综合体、商务办公园、旅游度假区等,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讲解了其零碳战略的定位。为提供经验,她介绍了国内外先进案例,以及在进行梅山近零碳排放示范区项目时采取的措施:近零碳发展总体路径、总体量化情景分析、分部门量化情景分析、各部门减排潜力分析、清洁能源供给加全面电气化、计算园区建设成本效益等。


 

张仲军在以“佛山氢能产业发展与碳中和的思考”为主题的发言中表示佛山的氢能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缔造了“五个之最”:氢能产业链构建最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数量最多、氢能终端应用推广规模最大、氢能政府体系创建最健全、氢能技术标准体系组建最早。接着,他介绍了自己与团队的伙伴总结出的创新驱动为核、安全可控为要、合作共赢为本,这三点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方向: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区、提升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在最后一个板块中,他讲解了团队近期研究重点“完善构建氢能供应体系、站内制氢—加氢母站、能源供给侧与使用侧”。

 

 

在最后的碳论沙龙环节,王璟珉与八位嘉宾就团队在供应端缺乏氢能的情况下选址佛山的原因、碳中和城市的类型及其评判标准、基层政府在面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模糊的困难时如何作为、如何解决节能技术不普及的问题、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更多路径与困难等进行了讨论。


要闻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个人账号 单位账号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使用协议》/《免责声明》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