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低碳城,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让低碳离你更近
低碳学院 > CARBON 100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正式发布!
2022-08-16 浏览:53654人
分享至:

2022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8月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为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支撑作用,科学认识气候系统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满足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服务需求,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编制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蓝皮书》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





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最近20年(2002~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01℃。2021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0.81℃,为1901年以来的第七高值。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0.15℃/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


190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

(相对1981~2010年平均值)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1961~2021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2021年,中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十年最少。


中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1961~2021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极端高温事件明显增多,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2021年,中国平均暖昼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云南元江(44.1℃)、四川富顺(41.5℃)等62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1961~2021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海洋变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显著加速,2021年全球海洋热含量(上层2000米)较常年值偏高23.5×10^22焦耳,为有现代海洋观测以来的最高值。1993~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

(相对于1993~2011年平均值)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近二十年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2021年,中国地表水资源量接近常年值略偏多;辽河、海河、黄河和淮河流域明显偏多,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珠江和西南诸河流域较常年值偏少。1961~2004年,青海湖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7年回升;2021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51米,已超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水位。


全球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消融加速。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1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6.5米和8.5米,其中西支末端退缩距离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呈现退化趋势。1981~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6厘米;2004~2021年,活动层底部(多年冻土上限)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0 厘米,是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

和活动层底部温度变化


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少趋势。1979~2021年,北极海冰范围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3月和9月北极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2.7%。1979~2021年,南极海冰范围无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1979~2015年,南极海冰范围波动上升;但2016年以来海冰范围总体以偏小为主。


中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2000~2021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平均NDVI较2001~2020年平均值上升7.9%,较2016~2020年平均值上升2.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2000~2021年卫星遥感(EOS/MODIS)

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


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均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年际波动较大。1963~2021年,北京站的玉兰、沈阳站的刺槐、合肥站的垂柳、桂林站的枫香树和西安站的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别提早3.5天、1.5天、2.5天、3.0天和2.8天。


1963~2021年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

展叶期始期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20年,中国红树林总面积基本恢复至1980年水平。


中国平均年总辐射量呈减少趋势。2021年,太阳活动进入1755年以来的第25个活动周的上升阶段,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平均值为29.7±29.7,略高于第24个活动周同期(2010年太阳黑子相对数24.9±16.1)。1961~2021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接收到的年总辐射量趋于减少;2021年,中国平均年总辐射量较常年值偏少31.5千瓦时/平方米。


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004~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值波动增加;2014~2021年,均呈波动降低趋势。2021年,北京上甸子和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可见光波段(中心波长440 nm)AOD平均值分别为0.34±0.33和0.41±0.23,较2020年均有小幅降低;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AOD平均值为0.30±0.24,较2020年略有升高。


2004~2021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

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


致谢

蓝皮书编制过程中,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提供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基础数据,在此表示感谢!




本报告审图号:GS(2022)0344号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引用格式: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2022.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北京:科学出版社
CMA Climate Change Centre, 2022. Blue Book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2022). Beijing: Science Press



要闻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个人账号 单位账号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使用协议》/《免责声明》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