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低碳城,今天是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让低碳离你更近
低碳学院 > CARBON 100
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开出“中国良方”
2020-07-30 浏览:987人
分享至: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中国的主题是“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

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亦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3%。

防治荒漠化,中国有决心有理念,更有行动和成效。黄河之水从“中华水塔”奔流而下,润泽中华大地,也擘画出一幅青宁鄂防沙治沙的绿色版图,一条中国特色荒漠生态系统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

“中华水塔”——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

“青海好、青海好,青海的满山不长草。”这句在当地传唱的顺口溜,是青海几十年前的历史写照。

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地球第三极”的青海省,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占该省国土总面积的26.5%,沙化土地面积占该省国土面积的17.4%,为我国典型的土地沙漠化地区。

几十年前的省会西宁,南北两山是无尽荒凉的“秃头山”,风沙漫天、黄土袭城的画面让老一辈人记忆犹新,防沙治沙迫在眉睫。1978年,青海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与全国同步进入荒漠化防治重点治理阶段,在沙区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沙行动”在高原大地展开……

2019年,由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登山主持的三江源二期科技推广项目“沙化土地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使固沙树草种乌柳、柠条、祁连圆柏、菊芋等治沙植物成活率达90%以上,使试验区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提高40%以上。

监测结果显示, 近年来,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1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7万公顷,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扩展到缩减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一任接着一任干、誓让“两山”换新颜。如今,西宁市南北两山森林覆盖率从7.2%提高到79%,实现了秃岭变“绿肺”的生态“逆袭”。

“塞上江南”——从“沙漠袭城”到“人进沙退”

宁夏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与西部干旱风沙区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内分布有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河东沙地,是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提起宁夏的沙漠,不得不说中卫。

中卫市常年受到沙漠侵袭,沙化严重,沙漠曾一度逼近距离城区仅4到5公里的地方。

为了抵抗沙漠化侵袭,中卫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快造林绿化、搞好沙区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

6月16日,记者来到沙坡头区采访。沙漠腹地集黄河、大漠、高山、绿洲为一体,将西北雄奇与江南秀美完美融合。

沙坡头的老一辈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沙漠铁路防护体系建设理论与模式。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卫市人民政府投资3.6亿元,每年在腾格里沙漠腹地扎设草方格,并种植柠条、花棒、沙拐枣、杨柴等沙生植物7万余亩。截至目前共完成扎设草方格和营造灌木林44万亩。

内蒙古草原——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夜草场沙里埋。”这是几十年前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毛乌素沙地的真实写照。

近日,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治沙站,站长苏雅拉巴雅尔告诉记者,面前这片3万亩的林子,十几年前都是流动沙丘,每年以5米左右的速度向南推进。现在,樟子松、柳树、杨树的成活率都能达到85%以上。

在30多年的时间里,鄂尔多斯逐步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生态产业综合体系,带动沙区及周边农牧民在生态产业链上发家致富。

库布其治沙取得343项科技创新成果,防沙治沙经验已经推广到西藏、青海、甘肃等多个省区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库布其、毛乌素,这两个昔日的“死亡之海”,今朝变成了“希望之海”,公路南北纵贯,草灌乔筑成一道道绿色长龙。如今,鄂尔多斯全市空气优良率86%,年降雨量不断增加,生物种类由十几种增至530多种。

2012年至今,鄂尔多斯沙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400元增长到1.8万元,享受到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果。

要闻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个人账号 单位账号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使用协议》/《免责声明》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