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资源化未来应用场景广泛,但目前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率仅约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再次明确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并开始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起草工作。据专业机构测算,以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35%为目标,2020-2025年相关投资空间接近1200亿元,水处理行业或将打开新成长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曾公开表示,“我国水体治理要努力实现污水、废水的资源化、能源化。要重视污水、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率。”
不少企业早已看好这一市场,提前布局。比如,北控水务聚焦水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入股金科环境;中持水务打造污水处理概念厂,提出水质可持续、能源回收、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等4个目标;碧水源定位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应用,潜心膜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一把钥匙可开两把锁◆
污水资源化能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难题,污水处理概念厂由灰色处理向绿色再生转变
作为水务老兵,中持股份董事长许国栋想为水务行业谋求更长远的理念,2014年初,污水处理概念厂计划提出,成为他探索污水处理资源化的重要开端。
2018年4月,我国首座污水处理概念厂——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开工。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概念厂提出了4个新的目标,即:水质可持续、能源回收、资源循环、环境友好。
除了对水质提出更高要求,概念厂面向未来,在理念上更加注重由灰色处理向绿色再生转变,是在工艺上寻求突破的资源和能源工厂。而现实中,对污水资源化利用更多的实践是污水处理厂向再生水厂的转型,以此探索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
目前,从污水处理厂转型到再生水厂,正成为遍布全国的北控水务项目的突出特征。比如,北控水务江苏昆山北区、广东三水等多个再生水项目已运行多年,宁夏银川第一再生水厂项目正在建设等。
“公司在北京中心城区的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再生水厂改造,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再生水生产供应能力占总处理水量的99.04%,主要应用于城市河湖补水、景观用水、工业冷却以及市政用水等领域。”北控水务执行总裁李力不久前表示,其中的典型案例是北控水务稻香湖再生水厂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置,实现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在北京,不少再生水厂都在实现水的大循环。比如,碧水源北京平谷再生水厂工程将排水和给水连接起来,有效调配水资源,增加了城市供水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污水经过适当再生处理,达到回用标准,按照分质供水的原则,用于生态环境、工业、市政杂用、农业灌溉。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对记者表示:“污水资源化能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难题,现在的创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一把钥匙开两把锁’了,无论从环保的角度,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污水资源化都是非常值得去做的工作。”
图为碧水源云南省洱源县新水源厂
◆怎么突破关键技术核心瓶颈?◆
企业注重技术自主研发,改善水环境,开发新水源,实现资源循环
“十三五”以来,污水资源化得到决策层的重视和进一步推动。去年10月,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赴碧水源北京密云再生水厂调研时指出:在污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突破关键技术、材料装备上的核心瓶颈。
膜技术是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技术之一,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有专业机构分析认为,污水资源化持续推进,利好膜处理等相关产业链。考虑到污水资源化出水指标要求更高,传统的污水处置技术或较难达到,预计未来膜处理等技术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
在文剑平看来,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是将污水资源化,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最佳选择之一。早在2009年,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组器系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公司的“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再次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技术可将市政污水转化为地表Ⅲ类水以上的高品质新水源,实现水环境治理和新水源开发的双重目标。
最近刚刚登录科创板的金科环境,也致力于提供膜技术水深度处理及污废水资源化领域的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运营服务。公司一方面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其自主研发的“T膜通用平台装备技术”和水厂双胞胎-运营管理平台等,实现了数字化运营和智慧化运行管理。
另一方面,金科环境对污废水通过深加工,提取污废水中的水、盐等有价值的资源,形成资源化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公司在河北唐山的南堡污废水资源化项目将工业园区的污水深度处理后,产生高品质的再生水并出售给工业用户,形成价值增值。
北控水务入股金科环境是其布局污水资源化的重要一步,公司同时也在研发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早在2016年,北控水务就联合科研院校成立了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技术研发创新。比如,公司为探索缺水地区新水源开发的“新生水AQENT高科技品牌”,正是寻求水资源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的实践之一。
图为北控水务新加坡樟宜第二新生水厂项目
◆产业化应用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把污水处理厂变为城市更有增值价值的资产
“要进一步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任务落实在项目上,形成技术-装备-标准-工程的集成解决方案,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徐南平曾表示。
有了技术,更要能够产业化应用,转化成生产力。文剑平认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两个轮子都要转”。在产业化方面,碧水源自创立以来承接了超千项污水资源化工程和百余项安全饮水及湿地工程,这些工程每年为我国新增再生水和节约水资源近10亿吨。
以“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为例, 2014年,这一技术首次在北京翠湖新水源厂(7000m3/d)示范成功,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可作为翠湖湿地补水,具有保护水环境和补给水源地的双重功能。2017年,又用于云南省昆明市洛龙河水质提升试验示范项目,每年可从污水中获得的新生水资源量超过910万吨,出水用于滇池补给水,大量削减了入湖污染物,改善了滇池水环境质量。
“尝试重新定义污水处理厂与社会的关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把污水处理厂变为城市更有增值价值的资产。”是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理念。目前,北控水务樟宜新生水厂的AQENT新生水技术也可以通过产业化应用实现这一点。
据北控水务高级副总裁杨光介绍,AQENT新生水水质可接近纯水标准,每处理1亿吨废水转换成新生水能减少3万吨COD、0.1万吨氨氮排放;同时每处理1亿吨废水转换成新生水能够提供22万人年生产和生活用水,能够支撑发达地区120亿元GDP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