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低碳城,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让低碳离你更近
低碳委

低碳发展需做好“加减乘除”

2021-02-17 浏览:1566人
分享至: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下热词。
  近日,在“‘碳中和2060’与中国绿色金融论坛(2021)”上,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合作共赢是出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好的经验,比如政策工具、市场设计。技术创新方面可以通过合作解决瓶颈问题,在产业链上进行对接。而中国在低碳治理上一定会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
  “推动碳减排工作,我国自2010年以来陆续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地方积极性不高。”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每年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在刘满平看来,这就需要增加与碳减排相关的资金投入,同时,由国家设立低碳转型或“双碳”相关基金,通过专项资金,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地方、群体进行倾斜,帮助和支持这些地区传统能源产业工人的培训和转岗,尽量避免出现因低碳转型而导致贫困化等社会问题和不利影响。
  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血脉,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高碳排放的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201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为57.7%,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消费水平(30%)。
  “实现‘双碳’目标一定要算经济账,在努力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同时,更要通过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改革,提高能源效率,设计有益于提升清洁能源企业竞争力的政策等方式,努力实现低碳能源规模化,降低低碳能源的成本。”刘满平表示。
  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和必然选择。
  在刘满平看来,大力推动能源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成熟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就相当于做“乘法”。而“双碳”目标将推动风能、太阳能等零碳新能源发电进入规模化“倍速”发展,新能源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又依赖于两大市场建设。
  一是电力市场建设。受体制改革不到位、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等影响,我国新能源发电一直存在限电、弃电等消纳难问题。未来应继续深化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长期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和可能的容量市场等,出台新能源市场化发展政策,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设计中统筹新能源市场机制,使各种电力资源都能在市场交易中实现其经济价值,以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全电量市场化消纳。
  二是碳交易市场建设。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运用。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激励功能,即激励新能源产业或非化石能源产业,以解决减排的正外部性问题;另一个是约束功能,即约束抑制化石能源产业,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从而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地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治理环境污染。
  在刘满平看来,“双碳”目标尤其是碳中和是一个远景目标,实现它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时间表,要破除“一刀切”、碳减排竞赛的政策。
  “‘双碳’目标要想实现就要破除单兵突进的片面思维,坚持系统思维。不仅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创新、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保障,还需坚持系统思维,打破各种壁垒和藩篱。”刘满平进一步强调。


责任编辑: